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>大美湘潭> 文化名人

吕骥

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.0413piao.com 发布时间:2017-06-14 【字体:

 吕骥,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、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,音乐理论家,出生于湖南湘潭,创作的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》等歌曲广为传唱,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的收集和整理工作,理论研究涉及了社会音乐生活、音乐功能、音乐创作、音乐表演、民族音乐、音乐美学、音乐史等多方面的领域,获得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发的“终身荣誉勋章”。

  

     吕骥照片

    吕骥(1909-2002 )曾用笔名:穆华、霍士奇、唯策等。男,湖南湘潭人。汉族,我国著名的作曲家、理论家及音乐教育家。第四、五届中国音协名誉主席。
  1930年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,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,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7年赴延安,参加筹建鲁艺。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兼教务主任、副院长。1939年组织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。1945年后任东北鲁艺院长、东北音乐工作团团长。建国后,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、中国音协主席,是人大代表、全国人大常委。1925年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世界语。多年来一直支持在中国开展世界语的宣传、推广,曾为世界语28个字母作曲,作为字母歌。1981年加入中国世界语之友会,多次出席世界语集会,并为宣传世界语的歌词作曲。
  吕骥少年时自学箫、笛、扬琴、琵琶,后又自学钢琴、小提琴。
  吕骥早年创作的《自由神》、《新编“九一八”小调》、《中华民族不会亡》、《武装保卫山西》、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》、《开荒》、《参加八路军》等歌曲,曾在根据地军民中广为传唱,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。新中国成立后,吕骥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的收集和整理工作,并亲自主持《中国民间歌曲集成》的编辑工作。作为音乐理论家,吕骥的理论研究涉及了社会音乐生活、音乐功能、音乐创作、音乐表演、民族音乐、音乐美学、音乐史等多方面的领域,出版了两卷集《吕骥文选》。2001年他获得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发的“终身荣誉勋章”。中国音乐家协会一、二、三届主席和第四届名誉主席。




  

   吕骥(照片1)

1909年出生在湖南湘潭。
  1927年离开湖南省第一中学后,先后当过中、小学音乐教师和报馆校对员及杂志编译员。
  1930年后曾三次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,学习声乐、钢琴、作曲。在这期间又曾在上海、武汉从事左翼文艺(戏剧、音乐)活动。
  1931年加入“左联”。
  1932年在武汉与张庚等创建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,1933年参加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的活动。
  1935年聂耳出国后,他主持音乐小组的工作,与沙梅等人组织业余合唱团,开展群众抗日救亡歌咏活动。
 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  1935年组织“业余合唱团”及“歌曲研究会”等,积极推动上海的救亡歌咏活动。
  1936年初,左翼剧联决定解散时,他除与孙师毅组织了歌曲作者协会(原名词曲作者联谊会)外,还组织了歌曲研究会,并经常去女工夜校教歌。在此期间,他创作了许多群众歌曲,并参加了进步电影的音乐工作。吕骥在上海期间,曾3次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,学习钢琴、声乐和理论作曲。
  1937年初,吕骥从上海到北平、绥远等地,在学生和抗日前线的士兵中,开展救亡歌咏活动。“七七”事变以后,吕骥到山西,在牺牲救国同盟会、决死纵队从事宣传工作。同年10月到达延安,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工作,并参加筹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。
  1937年在华北地区发动组织救亡歌咏活动。同年冬到延安。
  1938年参与筹建鲁迅艺术学院,并任其音乐系主任及教务主任。
  1939年到晋察冀根据地,筹建华北联合大学音乐系。
   
  

吕骥(照片2)

1940年后返回延安,先后任鲁艺教务主任兼音乐系主任、副院长等职。
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吕骥率领鲁迅艺术学院大部分师生赴东北解放区,先后任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副院长、院长。
  1946年后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、鲁艺文工团、东北音工团团长。
  1948年春,他筹建东北音乐工作团并任团长。
  1949年,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,吕骥当选为主席,同时负责中央音乐学院的筹建工作。
  1949~1957年,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。
  在1953、1960、1979年的3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,都当选为主席,
  1985年的第4届代表大会上,当选为名誉主席。
  1985年当选为国际音乐理事会名誉会员。
  2002年1月5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,享年92岁。
分享到:
来 源:市信息化办 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