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30日-31日,教育部在京召开专题会议,要求小城市清理“门槛”全面接收随迁子女就学。
但很多人对什么是随迁子女不太了解。随迁子女是什么意思?我们来给大家解释一下。
对于这个问题,国家也有相关的规定:家长要满足基本条件,即家长在当地有稳定的工作,有稳定的住所,有稳定的收入,并且缴纳各种保险,如此家长即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,尽管不是户籍人口。符合这种情况的家长,其子女属于随迁子女,未来上学可按当地随迁子女政策入学或参加升学考试(一般指的是小学、初中和高中阶段)。
现在由于人口流动性太强,孩子的父母一般都不在家工作,而去了外地去工作,很多家长也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接受教育。
但由于户籍的限制,不少地方都不接受外地的学生。
所以国家出台了随迁子女入学政策,让孩子在外地也能上学和中学。
截至目前,有27个省份明确了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,有30个省份明确了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政策。
教育部将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:规划上,教育部要指导各地把常住人口包括随迁子女,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;经费上,各地要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的人数拨付教育经费;坚持分类指导,各省市因地制宜,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政策,保障平等接受教育;不断完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。总的来看,总的改革方向是: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。